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制度化狂熱
日本人總是一再地證明「日本人做出什麼事都不奇怪」這一點,令人苦惱。
剛到日本其實心中有點緊張,畢竟是新環境,外加對於英語溝通可能性的憂慮。由於到的時候是晚上,我將行李放到青年旅舍後便外出覓食。那附近的街道非常寬廣、整潔,一邊走著不時會有徐徐的微風吹過來,是個會讓人喜歡的地方。
只是走在路上的人另我感到不太自然,好像少了點什麼。後來才越來越覺得,應該是太整齊了。這種整齊大概可以解讀成制度化的外顯結果吧?任何事情都可以制度化,點菜可以制度化(用點菜機器取代服務員)、社交制度化、看表演時制度化(要怎麼High都會清清楚楚告訴觀眾,像是何時搖手怕、什麼時候要呼應...等)。
日本為每一個生命都規劃了一個空間,讓每一個生命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空間,但同時,也就是活在這個空間裡了。其實這滿詭異的,去享受一場表演還要在意自己有沒有符合規定,穿著否種風格的衣服必須在意自己有沒有達到這種風格的要求。雖然整體的平均素質可能因為這樣而提昇(像是在隨機的選擇餐廳時比較不會採到地雷),但似乎也少了些意外性。
想了想,他們做什麼事情都會有模有樣,大約就是真得「有模有樣」了吧。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東京記遊
因為種種複雜的因素,我得要再去一趟東京。
有鑑於之前的遊記都打的非常流水帳,同時自己覺得無法在一些主題上盡情的發揮,因此這次的遊記決定以主題的方式來撰寫。不過我還是會記錄下我每一天的行程,為了方便未來的自己與大家參考。
照片中的地點是某間寺廟前的街道,我的背面是一條充斥著佛具店的寬廣街道,這只是旁邊岔近來的小巷。不過,這是我一週來感受到的日本。
Day1 抵達東京
Day2 目黑、自由之丘、惠比壽
Day3 表參道、原宿、涉谷、下北澤、Shelter
Day4 築地、新美術館、六本木
Day5 明治神宮、新宿、高原寺、銀座
Day6 御茶水、神保丁、皇居、靖國神社、Zher The Zoo Yoyogi、歌舞伎町(新宿)
Day7 淺草、上野、 秋葉原、成田
Day8 回到台北
2014年11月8日 星期六
Day7 Beacon Hill, Charlie River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郊遊
郊遊是蔡明亮於2013年出品的第11部劇情長片。故事中一個舉排工父親與兩個孩子由於經濟狀況不佳利用各種公共設施起居,居住在廢棄建物。孩童在父親工作時,則在大賣場中遊盪,而遇到了一個負責食品管理的女子。劇情主要發生在這四個人身上。
電影前段覺得在講述人物的個性。一個壓抑、絕望的父親;一個有著潔癖、喜歡餵養流浪狗的女子;兩個尚天真的孩子,並買了個高麗菜陪伴。後段則開始利用前面的基礎開始丟出一些情境,給觀眾想像。悶死高麗菜、挖開高麗菜、對高麗菜哭泣、父親帶孩子渡河、孩子被女子1拉走、一家人在女子2家過父親的生日、在女子2家寫作業、狂刷洗父親用過的浴室、父親與女子2一同去餵流浪狗、望著壁畫的兩人超長鏡頭。
前段可以比較容易看出對於都市中底層生活的無助與孤單的描繪,但後段真是一條漫長的意識流,感覺像是一堆象徵符號,畢竟有點無法以常規解釋。基於試圖記錄現在的想法的目的,我還是試著解釋一遍吧。首先必須說,我將兩個女子視為同一人,兩個面貌的她。
父親對於活著感到徹底的絕望,想要徹底抹滅掉心中的希望,卻又無能為力,只好對著自己只能這樣活著痛哭。在這樣的狂風暴雨之下,父親依舊想要帶著孩子活過這樣的世界,然而出現了一名女子帶走孩子,她有著相對的社會階級。父親對於自己沒有辦法讓孩子留在身邊而再次嘶喊,並且逐漸飄走。
這名女子曾經渴望著有人住進心中,她願意付出自己的心,但不想要心中的細節沾上任何汙漬,即使整個心大都已經是汙漬。父親與過去的女子一同走進了心靈深處,那個只有她自己能玷污的地方,她看著自己心中的憧憬,她哭泣,不管她在怎麼付出,這個地方永遠都只在心中。父親雖然絕望,但依舊沒有辦法完全丟掉希望地想要表達自己願意一起嘗試。但女子放棄了,她選擇逃離,讓自己的憧憬永遠只能存在孤獨中。父親也沒有那麼在意,再喝幾口酒也離開。剩下憧憬,永遠就是這樣在廢墟,它被都市一手毀滅,卻又刻畫在心中,那個城市沒有成長反變廢墟,憧憬也只剩下畫,偶爾被月亮照亮時,自己會想起,但也只剩嘲笑自己與哭泣的用途。但也只能繼續這樣活下去。
這名女子曾經渴望著有人住進心中,她願意付出自己的心,但不想要心中的細節沾上任何汙漬,即使整個心大都已經是汙漬。父親與過去的女子一同走進了心靈深處,那個只有她自己能玷污的地方,她看著自己心中的憧憬,她哭泣,不管她在怎麼付出,這個地方永遠都只在心中。父親雖然絕望,但依舊沒有辦法完全丟掉希望地想要表達自己願意一起嘗試。但女子放棄了,她選擇逃離,讓自己的憧憬永遠只能存在孤獨中。父親也沒有那麼在意,再喝幾口酒也離開。剩下憧憬,永遠就是這樣在廢墟,它被都市一手毀滅,卻又刻畫在心中,那個城市沒有成長反變廢墟,憧憬也只剩下畫,偶爾被月亮照亮時,自己會想起,但也只剩嘲笑自己與哭泣的用途。但也只能繼續這樣活下去。
據說壁畫是小林村,若是這樣,可能整個解釋會有一大轉變,但我寧可當做我不知道。
另外,基本上與安潔拉卡特無關。
喵老師的咖啡經3
一、測總重沖泡法(斷水法)
1. 沾濕濾紙
2. 90℃從中央下水,順時針向外沾濕咖啡粉,悶蒸至冒泡後再沖
3. 由中央下水,順時針先向外在向內,兩回後先暫停
4. 等水剩約7成,在繼續由中央開始瞬時針向外沖,沖至咖啡粉邊緣即停止
5. 重複4的動作直到獲得330g的總重
二、味道上的差異
1. 測咖啡液重沖泡法(為目前較流行之沖泡法):味道較廣、明亮
2. 測總重沖泡法:味道較深
三、烘焙
1. 烘焙度高的豆子,悶蒸時間可減少,並搭配不斷水法,味道較不易過於沉悶,避免萃取出太過頭的味道
2. 淺焙的豆子,可用斷水法,較能表現出層次,明亮也可以掌控得比較舒服、柔軟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