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The Lobster 單身動物園




剛開始看到翻譯覺得愚蠢,但看完之後覺得可以理解。

劇情大約是主角生活在一個成為單身就需要住進「旅館」的城市,在旅館中的人們有四十五天找到伴侶,失敗者必須被轉換成一種自己事先決定的動物。主角在逃出旅館後卻遇到一個「只能單身」的逃脫者組織,卻在組織中遇到愛人。

在「旅館」中,大肆宣揚各種無伴侶狀態的可怕;在逃脫者組織中,組織首腦對於伴侶關係的不信任。兩者都強烈的刻畫出當今社會在對於感情上的一些困惑與迷思,像是身邊一定要有個伴才不容易發生意外,並且對於要求一定要有伴侶的想法,從主角選擇失敗時要成為龍蝦的原因,就可以感受到一種可笑的執著。而對於表現要求「愛情一定要是絕對在乎彼此到願為彼此犧牲生命、失去對方一定得要無法自行生活」的方式也是各種幽默。

旅館中在尋找伴侶時,各種要「成對」的概念,幾乎是一種頑固,跛腳一定要找跛腳、冷血就一定要找冷血。但在主角找到愛人逃回城市時,為了「成對」所做的行為卻像是「我們不見得真得成對,但我願意努力試試」的感覺,雖然在我看來仍是相當過度,應該算是一種黑色浪漫吧。

尤其劇中的角色都甚是冰冷,讓諷刺的部份更是詼諧,深得我心的一部片。附上一句邪惡的台詞,雖然已是老梗。

"If you encounter any problems you cannot resolve yourselves, you will be assigned children. That usually help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